临政办〔2022〕10号
临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颍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的
通 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经济技术开发区、杜曲现代家居产业园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临各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临颍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6月30日
临颍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防止和减少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提高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供水保障转变,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农村居民对农村改供水工程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供水工程保证工作的通知》、《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南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临颍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临颍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临颍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并结合临颍县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现状,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水源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季节性缺水、洪涝灾害、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管道爆管、冰冻等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其它原因导致饮水困难的;
6.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农村供水工程是县乡各级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务,必须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和和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县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二、供水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临颍县土地面积821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街道),367个行政村743个自然村,总人口76万人。临颍县地形地貌主要特点为“一岗二平”,属于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临颍县地下水全部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性以亚粘土、亚砂土、中细砂层为主,地下80-150米以内有含水层,水量较为丰富,水质基本不符合饮用水标准,适宜农业灌溉水源,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较重,暂不宜作为安全用水水源,深层含水层在280米-580米,适合农村安全饮用水。
临颍县境内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好,工业发展迅速。
临颍县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三部分组成,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76亿立方米,地下水1.0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15亿立方米。农村安全饮水以开采地下水为水源。我县年分配南水北调地表水3930万方,主要覆盖供水范围为城区和周边乡镇生活用水等。
(二)供水现状
根据2016-2018年水资源公报及《河南省城乡建设统计资料汇编》,临颍县现状农村居民用水水平为51L/(人·d),城镇用水水平为129L/(人·d)。
临颍县2015年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全覆盖,2016年以来实施了巩固提升项目。现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80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2处,实现全县集中供水全覆盖,农村供水人口共计65.05万人,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97%,其中规模化工程(万人及以上工程)18处(含2处城乡一体化南水北调地表水已经覆盖27个行政村)。除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其他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水源井115眼,井深在250-600米左右。目前各乡镇供水厂运行基本正常,水质由县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三、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等级划分
根据突发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
(一)特别重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Ⅰ级)
1.因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工程事故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含48小时,下同)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升)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2万人以上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10人以上死亡或30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二)重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Ⅱ级)
1.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升)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1至2万人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3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三)较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
1.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升)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0.5至1万人且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出现死亡或3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四)一般农村供水工程事件(Ⅳ级)
1.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饮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指人均日饮水量不到5升)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0.1至0.5万人且1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30人以下中毒事件发生。
四、应急预案体系
(一)应急预案体系划分
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体系分为两级:
1.县级应急预案:县水利局负责编制完成全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报县政府批准,上级备案。
2.乡镇供水单位应急预案:各乡镇农村供水单位要制订本单位供水安全应急预案,经相关乡镇(街道)批准后,报县水利局备案。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1.县级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机构与职责:为加强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县政府设立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育局、县融媒中心、县供电公司、县消防队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等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技术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技术组由县水利、卫健、生态环境、交通、自然资源、教育、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县供水应急办联系电话0395-5650916。
2.领导小组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农村供水工程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及时了解掌握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的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审定各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通过对突发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进一步完善预案。
3.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如下:
县政府办:统筹组织协调全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救援,协调对外联络接待和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发布等工作。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指导农村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依法统一发布灾情信息。
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农村供水工程事件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编制恢复农村供水工程所需资金和计划的申报。
县发改委:负责农村供水工程应急工程的立项、审批,项目上报及计划下达。
县财政局: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保障及管理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遭受突发农村供水工程性事件影响群众的维稳工作,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农村饮用水工程设施安全。
县民政局:负责协助县、乡镇政府(街道)做好遭受突发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影响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县卫健委:负责遭受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影响的乡镇(街道)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做好供水单位的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指导农村饮用水卫生消毒等卫生保障工作。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水源地环境保护及监督管理工作,对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管,依法查处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域违法设置排污口、向水体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
县交通局:负责突发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发生期间道路的畅通,优先运送抢险、救灾、抗旱人员和物资设备。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正常和各类预警情况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用地的审核、报批工作;负责供水厂保护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协助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的应急供水工程检查,确保师生供水工程,特殊情况下采取停课措施。
县融媒中心:负责农村供水工程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事故处理工作。
县供电公司:负责供水突发性事件的临时和永久性供电,确保供电畅通。
县消防大队:负责用消防车向农村供水工程突发事件发生地运送生活用水,保障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机构;拟定本辖区农村供水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方案;掌握本辖区内农村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县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本辖区农村供水安全事故应急抢修、供水等工作。
其他相关单位负责自己相应的工作职责。
4.技术组职责:技术组由县水利局、县卫键委、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育局、县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意见;为全县农村供水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5.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机构及职责:各乡镇(街道)成立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主要职责包括:拟定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6.农村供水单位应急机构及职责:供水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供水应急机构,制订科学合理的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和县水利局备案;配备必要的抢修物资材料、设备及应急队伍。
五、监测和预警
(一)监测、预测与信息报告
1.监控机构: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本部门农村供水工程信息的监测、收集、检查、预警工作,各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辖区相关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政府及上级部门报告。
2.信息监测:包括旱情信息、饮用水水源水量及水质信息、输配水管网运行信息、停水停电信息等。
3.风险隐患:每年夏季6-8月和春节前后出现用水高峰,部分区域出现水压偏低;管道设备损坏和维修期间,出现短期用水困难。
4.信息报告: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是农村供水工程日常监测信息和突发性事件信息受理和向上级报告的责任主体,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报告突发性事件。各乡镇供水厂出现供水安全事件,应在2小时内上报县级供水安全应急机构或当地政府,并先期进行处理,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随后补报险情。
(二)先期处置
1.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乡镇政府(街道)和农村供水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上报县人民政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和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
2.对于特别重大或重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县人民政府和各主管部门在接到信息后,根据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决定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处置队伍,协助事发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好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预案启动与预警发布
1.预警级别及发布:对需要向社会发布预警的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及时发布预警。预警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按照事故分级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并依次用红色(特别重大)、橙色(重大)、黄色(较大)和蓝色(一般)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类别、可能波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宣传车、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2.预案的启动: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突发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报经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报告。
六、应急响应
(一)总体要求
出现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后,农村饮用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应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及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进行先期处理。
对应县农村供水工程预防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的指挥调度。各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农村饮用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负责本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的处置(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二)Ⅰ级、Ⅱ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特别重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时,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发布I级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当发生重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时,应立即发布Ⅱ级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预案启动
(1)工作会商:工作会商由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1小时内将突发情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农村饮用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派出工作组,协助配合县级工作组和当地政府共同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农村饮用水工程所在乡镇(街道)工作组必须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并在县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2.预案实施
(1)抢险救灾:当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拉水、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和异地调水等应急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村饮用水工程设施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应急临时供水点设置在受灾区的各村村委、广场和交通要道附近,应急供水水源以灾区周边正常供水厂水厂为主。
在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因灾损失。
(2)医疗救护: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应与当地乡镇政府,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供水工程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3.宣传动员
在发生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做好宣传,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4.响应结束
当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当地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
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三)Ⅲ级、IV级响应
当发生Ⅲ级(较大)农村供水工程事件时,必须启动有关乡镇(街道)预案,县级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视情启动;发生Ⅳ级(一般)农村供水工程事件时,一般应启动乡镇(街道)预案,县级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预案视情启动。
1.预案启动
(1)工作会商:工作会商由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乡镇(街道)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1小时内将突发情况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应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分工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2.预案实施
(1)抢险救灾:当农村供水工程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等应急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村饮用水工程设施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应急临时供水点设置在受灾区的各村村委、广场和交通要道附近,应急供水水源以灾区周边正常供水厂水厂为主。
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事件发生地应急指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一起发动群众参与农村饮用水工程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3.宣传动员
在发生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后,当地政府及应急指挥机构应做好宣传,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4.响应结束
当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乡镇应急指挥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
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七、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各相关部门要尽快成立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农村供水工程事件等级,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从组织上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三个责任”,即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县水利局的行业监督责任,乡人民政府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运行管理经费。
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县主体责任人,县水利局局长为行业监督责任人,乡镇政府乡镇长为运行管理责任人,行政村负责人和供水单位具体承担水厂运行维修和管护服务主体责任。
(二)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农村供水工程应急指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
(三)资金保障
要设立乡镇(街道)农村供水工程应急专项资金,按照事故等级划分,由应急指挥机构报同级政府,申请调用农村供水工程应急专项资金。
(四)物资保障
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农村供水工程事件时,由县政府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供水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村镇集中农村饮用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五)医疗卫生保障
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指挥机构要在县政府协调下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六)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七)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技术保障
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建立乡镇农村供水工程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饮水户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八、后期处置
(一)调查与评估
农村供水工程应急终止后一周内,农村饮用水工程所在乡镇和县农村供水工程应急领导小组应向上级应急机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二)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负责。需要县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乡镇政府提出请求、上报。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上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卫键和疾控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指导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恢复供水。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县政府对在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有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或处置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九、附则
(一)预案的管理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或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临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30日印发